本文转自:呼和浩特日报七界策略
北山公园
如意河
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成拍摄婚纱照的热门取景地
市民在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打卡拍照
●本报记者 杨彩霞 文/图
九月的呼和浩特,秋高气爽,微风不燥。在北山公园的青石板路上,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枝叶,洒下斑驳的光影。新娘王悦身着洁白婚纱,裙摆轻拂过路边的麦冬草,新郎小林小心翼翼地为她整理被风吹乱的头纱七界策略,摄影师迅速按下快门,将这一瞬间的温柔定格成永恒。“原本打算去外地拍婚纱外景,没想到家门口的公园就有这么美的景致,既有园林的雅致,又有自然的生机,太惊喜了!”王悦看着刚拍好的样片,脸上满是幸福的笑意。
如今在呼和浩特,像北山公园这样因生态改造而“走红”的婚纱摄影地不在少数。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的山地风光、如意河音乐广场的水景风情、草原丝绸之路文化公园的人文底蕴……一座座经过精心雕琢的生态公园,正悄然成为市民记录幸福时刻的“天然摄影棚”,而这背后,是呼和浩特持续推进城市生态建设、以生态改善赋能民生福祉的生动实践。
一园一特色
生态公园成婚纱取景优选地
“调整一下站位,稍微靠近城楼一点,让连廊的弧度和背景的绿植形成层次感……”在北山公园的望岳楼前,摄影师海日泰正耐心地指导新人摆拍。镜头里,朱红色的城楼飞檐翘角,与身后成片的油松、山桃相映成趣,新人的白色婚纱在古色古香的景观中格外亮眼。
“现在每周至少有十几对新人来北山公园拍婚纱照,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接待五六对。”从事婚纱摄影行业8年的海日泰,见证了北山公园从“普通绿地”到“网红取景地”的转变。他回忆道,5年前的北山公园还只是一片位于城郊的闲置绿地,除了零星的树木和杂草,几乎没有成形的景观,“那时候拍外景根本不会考虑这里,要么去市中心的小广场,要么驱车几十公里去周边的景区。”
改变始于2019年。作为呼和浩特城市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的重点项目,北山公园启动了系统性改造:梳理地形地貌,补植油松、云杉、金叶榆等乡土树种,打造错落有致的植物群落;修建仿古城楼、曲折连廊、景观步道等设施,将人文元素与自然生态巧妙融合;增设休闲座椅、观景平台,完善配套服务功能。经过两年多的改造,曾经的“普通绿地”摇身一变,成为集生态涵养、休闲游憩、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精品公园。
“这里的景观层次特别丰富,既能拍复古风的城楼大片,也能在连廊下拍文艺清新的特写,还能利用草坪和树林拍自然森系的照片,满足不同新人的需求。”海日泰翻开相册,展示着不同风格的婚纱照作品,“很多新人看了样片后,都主动要求来北山公园拍摄,这里已经成了我们工作室的‘王牌取景地’。”
与北山公园的古典雅致不同,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以山地野趣吸引着众多新人。沿着蜿蜒的登山步道上行,火炬树、黄栌、五角枫等树木依山势分布,春夏时节郁郁葱葱,秋季则层林尽染七界策略,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。在公园的制高点望海亭,可以俯瞰整个呼和浩特的城市风貌,远处的阴山山脉与近处的城市建筑交相辉映,为婚纱照增添了大气磅礴的背景。
“我们特别喜欢户外自然风格的照片,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的地形和植被太符合我们的预期了。”正在拍摄婚纱照的新人张先生和刘女士说,为了找到合适的外景地,他们对比了多个公园,最终选择了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。
如意河音乐广场则凭借“现代水景”成为时尚新人的首选,其人工湖碧波荡漾,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岸边的垂柳;弧形的景观拱桥横跨湖面,与周边的现代雕塑、灯光设施相得益彰;夜晚时分,灯光亮起,湖面波光粼粼,营造出浪漫的氛围。“我们想拍一组时尚简约的婚纱照,如意河音乐广场的水景和现代建筑特别出片。”新人李女士说,拍摄时摄影师利用湖面倒影,拍出了很多有创意的照片。
“现在呼和浩特的公园各有特色,我们会根据新人的喜好和婚纱风格推荐合适的取景地。”某婚纱摄影机构负责人张峰介绍,针对喜欢复古风的新人,推荐北山公园;偏爱自然森系的新人,优先选择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、乌素图国家森林公园;追求时尚简约的新人,如意河音乐广场、东河公园是不错的选择。“过去,新人拍外景要花大量时间和金钱去外地,现在家门口的公园就能满足多样化需求。”张峰说。
生态蝶变记
城市更新绘就民生幸福画卷
公园成为婚纱摄影“网红地”,看似是偶然“走红”,实则是呼和浩特持续推进生态建设、改善人居环境的必然结果。近年来,呼和浩特始终坚持“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”理念,把城市生态建设作为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,通过扩建绿地、修复生态、提升景观等一系列举措,让城市颜值不断提升,市民幸福感持续增强。
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,为了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休闲需求,呼和浩特对全市30余个老旧公园进行升级改造,新建各类公园、游园200余处。
在改造过程中,呼和浩特坚持因地制宜、突出特色的原则,避免“千园一面”。针对北山公园这样的城郊绿地,重点打造“人文+生态”的景观模式,融入地方文化元素;对于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等山地公园,注重保护原有地形地貌和植被,打造自然野趣的景观;而城市中心公园,则以“现代+休闲”为定位,完善水景、健身、娱乐等设施,满足市民多样化需求。
同时,呼和浩特还大力推进口袋公园、街角微绿地建设,利用城市闲置地块、道路转角等空间,打造小型化、精细化的绿色休闲空间。
“以前想到公园散步得走很远,现在小区门口就建了一个口袋公园,有花有草有座椅,饭后带孩子去逛特别方便。”家住新城区的市民王女士说。
截至目前,呼和浩特已建成各类口袋公园、街角微绿地684处,全市大小公园、游园总数达到1009个,成功跻身“千园之城”行列。
绿道建设也是呼和浩特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近年来,呼和浩特以大黑河、小黑河、东河等河流为脉络,串联起各大公园、游园和绿地,建成了总长679.12公里的绿道网络,形成了“河畅、水清、岸绿、景美”的滨水生态廊道。
“周末的时候,我经常沿着小黑河绿道骑行,一路都是美景,既能锻炼身体,又能欣赏风景。”市民张先生说。
生态环境的改善,直接体现在“三绿指标”的提升上。呼和浩特园林部门数据显示,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1.05%,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列第5;绿化覆盖率43.92%,位列第10;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.68平方米,三项指标均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。
生态建设的成效,不仅体现在城市环境的改善上,更转化为市民实实在在的幸福感。对于准备结婚的新人来说,家门口的生态公园为他们提供了拍摄婚纱照的理想场所,节省了成本。“以前去外地拍婚纱照,光交通和住宿就要花几千块钱,现在在本地公园拍,费用能节省一半以上。”新人小林算了一笔账,选择北山公园拍摄,不仅省去了外地取景的奔波,还能邀请亲友到场见证。“拍摄当天,父母和朋友都来公园陪我们,特别开心。”小林说。
对于婚纱摄影行业来说,生态公园的“走红”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。“过去我们工作室主要依赖影棚拍摄,外景业务占比较低。现在随着本地公园景观的提升,外景业务量大幅增长。”张峰说,为了更好地服务新人,工作室专门组建了公园取景专项团队,研究不同公园的景观特色和拍摄技巧,“我们还和园林部门合作,及时了解公园的花期、景观改造等信息,为新人提供更精准的拍摄建议。”
“生态公园成为婚纱摄影热门地,是市民对城市生态建设的认可,也是生态惠民、生态利民、生态为民理念的生动体现。”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说,下一步,呼和浩特将继续推进城市生态建设,不断提升公园的景观品质和服务功能,打造更多有特色、有内涵的生态公园,“我们计划在现有公园的基础上,增设更多适合婚纱摄影的景观节点,比如打造主题花田、爱情长廊等,让公园不仅成为市民休闲的场所,更成为记录幸福的地方。”
从曾经的“缺绿少景”到如今的“千园之城”七界策略,呼和浩特用一片片绿色绘就了城市发展的新图景。当新人的幸福笑容与公园的生态美景同框,当市民在绿意盎然的环境中休闲漫步,这座城市的温度与活力便在其中尽显。
方道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